世界读书日 | 正是人间四“阅”天
01
受疫情影响
我们的生活学习节奏略微放缓
但精神生活却从未停歇
在图信前的阶梯上、在学院走廊上
依然随处可见学生阅读学习的身影
他们潜心向学
从字里行间中
汲取更多向前、向上的力量
青春美好短暂
读书只争朝夕
今天
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
让我们共赴一场阅读盛宴
见证“疫情下的阅读力量”
齐心合力,同心守“城”
那么,如何有效阅读呢?
——要读懂、读透、读活
读 懂
阅读为思考提供材料
思考给阅读输送动力
不同的阅读视角
朋辈的真知灼见
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
我最近读了罗校长推荐的《国富论》。在学习完曼昆所著《经济学原理》后,并辅以对相关历史资料的查询,我开始试着用经济学的视角来理解这个世界。亚当·斯密在《国富论》中认为,人虽然是自私的,但人可以在合法牟利的同时服务他人,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互利共赢。
——UW金融2101班 张羽薇
“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”。读书并不应当局限于增长知识、拓宽视野,更应该是通过他人的记录和描述帮助自己思考,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待物角度。我在读罗校推荐的《人类简史》的过程中感触颇多,人类的演化与发展历程是循序渐进的,前人的道路同样也构成了当下的历史。
——电信1901班 王璐
生命的厚度和多面性决定了我们不应当只专注于某个狭小的范围。所谓“无用的知识”,我更愿意称其为“储备知识”。品读尼采的《悲剧的诞生》过程让我回想起曾经不断探索“意义”的自己,,但我们需要将意义永远着眼于当下。
——护理2001班 陈家璇
我并不觉得什么东西是“无用”的,因为当下所做的事情能够帮助你构成了自己。我想向大家推荐《加缪手记》第一卷。这本书比较适合没有完整时间读大部头的同学。书中充满了加缪对人生、旅途、读书和社会的思考,其中一些文字容易使我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和作者的轨迹相交,或许我们可以在这段神奇的旅途中汲取一些力量。
——中文1801班 刘涵钡
读 透
读透经典,厚植生命底蕴
以书为马,驰骋生命疆场
我们为了什么而读书?
我们能硬书中找到什么答案?
带着疑惑,让我们侧耳倾听
“人一定是为了解惑而读书的。”
——传媒学院中文系主任范雪
范雪认为,读书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疑问,要带着问题去阅读,要拒绝散漫的读书态度和随机的选书方法。在阅读的过程中,她希望学生能够不以崇拜的状态去读书,而是通过阅读解读内心的问题,追寻生命的答案。
在“师生共读同一本书”活动中,范雪带领同学们阅读费孝通的著作《禄村农田》。作者以云南禄村为调查对象,把研究聚焦于农村土地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迁,细讨了土地经济和未来中国工业化的种种关键问题。范雪告诉同学们,在积累人生经验的过程中,大学生最需要关切的就是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。她希望在共读和交流的过程中,使学生了解现代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文化的发展历程,进而对“乡土中国”有所认知。
在读书会中,范雪和同学们共话阅读体悟,互通思考疑惑。“阅读不止在学生时期。”她希望同学们能够持之以恒地阅读,将其培养成为一种习惯和素养。
与校长共话阅读,把历史作为方法
——法学2103班 崔丁凡
回忆起和罗卫东校长的对话,崔丁凡说,罗校长为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视角——把历史作为方法。“马孔多来了又去了”,在罗校长看来,这样的情节,正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真实缩影。历经战争和被殖民的拉美人民,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人民。把历史作为方法,从历史的视角来读一本书,能为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阅读感受。
“这是一种呐喊,是发自作者内心的高声呐喊。”崔丁凡用“魔幻的、历史的、震撼的”三个词概括他的切身感受。一直以来,《百年孤独》被许多读者视为阅读道路上难以逾越的一重障碍。记叙着六代人的纷繁往事的《百年孤独》中,有着复杂的人名和错综的人际关系,容易让读者一不小心就深陷其中,难以高屋建瓴地掌握核心情节。
“一部著名的小说,往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真实性格。”崔丁凡认为,他的专业法学是一门讲究逻辑、力求严谨、注重正义的学科。广博的阅读,恰能为他的专业学习提供重要补充。 “经典往往能为人提供一种真理。”崔丁凡认为,只有遍尝经典的真实滋味,才能对“真理”有真切的感受和认同。
书香城院,你我共建
在这个世界读书日
让我们静心感受文字的力量
在这里完成阅读的壮游
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 王晓范
领读书目:《文明论概略》 福泽谕吉
读书的精髓,在于思考和观察问题。读书者应当具有钻研精神和问题意识。正如福泽谕吉所言,读书是为了提高一个人的“智德”。我们要带着疑问去读书,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。《文明论概略》是福泽谕吉的集大成之作。通过对福泽氏提出的“文明”要旨的凝练,我们可以在理解国家“文明”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个人精神上的“文明”。
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应腾
领读书目:《人类理智研究》 休谟
一个好的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的想法。大学生读书应当尽量做到“广撒网”,读硬书、读好书,在阅读中扩充知识库。我们应当及时找到自己的学术根基,避免成为普通意义上的“杂家”。休谟《人类理智研究》的写作和论证思路十分缜密,他的怀疑式方法和立场对澄清观念与进行深度研究具有启示作用。因果关系和归纳推理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方法。休谟的质疑方式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哲学基础方法的革新。
读 活
书笺藏欢喜,笔墨见温情
硬书品鉴里,你我共溯真理源头
读书沙龙中,师生同品知识甘美
从择书原则,到阅书方法
重温经典,常读常新
校长金句
关于读硬书,罗校长这么说……
《我理想中的大学》:
“读‘硬书’才能丰富人格。”
“硬书”是一个人思想的基础,一旦看懂了,吸收了、转化了,就会成为自己思想进步的主引擎,人生旅途的指南针,安身立命的坚实基础。
读“硬书”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使人“自我清明”。
《致2020级大学新生》:
读经典书,厚植生命底蕴。
让我们以书为马,驰骋人生的疆场。
《为什么要读经典?》:
经典,它是一种建构世界的原初的、且常常是成功的尝试。
经典还建构了我们的情感世界,塑造了我们对一种理想生活的心理倾向。
经典常常是历史选择的。
《大学要多读硬书-给新生的一点忠告》:
强国须造重器,大学要读硬书。
《读书“六心》:
诚心、信心、决心、恒心、耐心、潜心。读书须有“六心”,一言以蔽之,就是读书人需要有马克思·韦伯所讲的“志业”意识。
《身不由己,当读硬书》:
读硬书,需要自由,更需要约束。
阅读给了思考材料,思考给了阅读方向和动力,彼此相辅相成。
文字 / 李筱萌 韩可竹 邵雨涵
摄影 / 庄硕 吴乐源等
今日编辑 / 吴志茜 徐菁璐
责任编辑 / 李冠琳 孙亚飞
出品:
tuī
推
jiàn
荐
yuè
阅
dú
读